11月29日晚,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、學前教育系主任、博士生導師王海英教授應邀為我院學前教育師生作題為《我們怎樣當老師》的學術報告。受疫情影響,本次報告在學前教育教研室主任王正惠教授的主持下,采用線上直播、線下分會場的形式順利舉行。

王海英教授首先通過繪本《Fish is Fish》和視頻《親子眼中的你》,形象展示出成人對孩子的誤解與障礙,強調教師應站在兒童立場,信任兒童。其次,王海英教授提出教師的“無為”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“有為”。尊重信賴孩子的老師會給孩子搭建更多平臺,支持孩子在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中理解世界。
在講座主體部分,王海英教授從問題意識的來源、我們現在怎樣做老師、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老師三個方面進行了分享。她強調,教師應學會退位和留白,從任勞任怨的環境創設者轉換為孩子游戲的陪伴者、智慧的支持者。對于“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老師”,王海英老師結合江蘇省課程游戲化改革實例,通過“小小城市探索家”“自動澆水器”“寶貝海洋池”“我想當老師”“我們的太空艙”等五個案例,生動詮釋了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》中對于“如何更好地成為一個支持者、合作者和引導者”等五個方向性指引的深刻內涵與操作要義。
最后,王海英教授以安特斯的詩歌《兒童的權利》結尾,強調老師要進行不斷的角色更新,從傳遞者角色轉換為催化性角色,進而實現教師與兒童的平衡機制。
此次學術講座活動,開闊了我校師生學術視野,為進一步深入理解幼兒教師角色,提升教師能力與素養,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。正如習總書記所言,人的一生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,愿我們都能成就孩子們人生的幸運!
(來源:教育科學學院 文:施紅艷、盛一浩 審核:任俊 編輯:高彪)